德国国防部长鲍里斯・皮斯托里乌斯在《金融时报》的采访中说 “如果俄罗斯袭击北约成员国,德军已经做好杀死俄罗斯军人的准备” 。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回应 “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” 。在欧洲大陆,“德国” 与 “危险” 的关联,始终牵动着最敏感的神经。
皮斯托里乌斯的言论绝非偶然。这位德国防长特意提到了驻扎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德国旅,“去和那里的德国旅代表谈谈,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是什么”。这支于今年 5 月 22 日正式组建的德军部队,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—— 这是二战结束以来,德国首次向海外部署旅级常驻军队。自 1945 年以来,因二战的惨痛教训,德国形成了深刻的军事克制文化,军队更多被定位为 “防御性力量”,海外驻军始终是敏感话题。但如今,一个旅级单位常驻立陶宛,直接剑指 “保护北约东翼”,标志着德国军事政策的历史性转向。
这种转向背后,是北约东扩的持续推进与欧洲安全架构的重构。
冷战结束后,北约并未因对手消失而收缩,反而以 “防范俄罗斯” 为名不断东扩,如今其前沿已推进至波罗的海三国,与俄罗斯西部边境的距离越来越近。德军驻立陶宛旅的部署,正是北约 “东翼强化” 战略的关键一环 —— 按照北约的说法,这是为了 “威慑俄罗斯可能的进攻”,但在俄罗斯看来,这无异于将刀架到了家门口。
皮斯托里乌斯似乎格外强调 “实力” 的意义。他说:“如果你想在平等的条件下谈论和平和局势缓和,你必须凭借实力。” 这种 “以实力求和平” 的逻辑,在西方防务话语中并不新鲜,却与德国战后长期奉行的 “新东方政策” 形成鲜明对比。曾几何时,德国通过外交协商与历史反思推动欧洲和解,成为冷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动力;而现在,其防长公开宣扬 “准备杀人”,这种强硬姿态的转变,既是对北约整体战略的呼应,也折射出欧洲对俄乌冲突持续下的焦虑。
俄罗斯的反应迅速而尖锐。佩斯科夫在接受采访时直言 “很难相信他真发表了这样的言论,但不幸的是,事实就是如此”,随后那句 “德国正再次变得危险” 的警告,刻意加重的 “再次” 二字,无疑指向了二战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。对俄罗斯而言,德国军事力量的重新活跃始终是敏感点 —— 从希特勒时期的 “巴巴罗萨计划” 到如今的前沿驻军,历史记忆让俄罗斯对德国的军事动向保持着天然警惕。佩斯科夫的表态,既是对当下言论的回应,更是对德国军事政策转向的历史式预警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,这场言语冲突的背后,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早已存在的 “战争”。长期以来,北约将 “俄罗斯威胁” 作为强化内部团结、增加国防开支的核心理由。正如佩斯科夫在 6 月所言:“北约只是需要一个‘怪物’,来证明它的存在和不断增长的国防成本是合理的。” 俄方多次驳斥 “俄罗斯计划攻击北约” 的猜测为 “无稽之谈”,认为这是北约扩张的借口;而皮斯托里乌斯的言论,恰恰为这种 “威胁” 添了一把火。
德军驻立陶宛旅的存在,本身就是引火线。该旅配备先进的装甲装备与防空系统,被北约视为 “东翼盾牌”;但在俄罗斯眼中,这是 “北约军事机器抵近家门” 的又一证据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北约各国加速了在东欧的兵力部署,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,其军事行动的示范效应尤为显著 —— 当德国放下历史包袱,公开谈论 “杀死俄军”,其他欧洲国家的防务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向强硬倾斜,形成 “军备竞赛式” 的连锁反应。
二战的教训告诉世人,欧洲的安全从来不能靠 “准备杀人” 来保障,而需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协商的基础上。德国国防部长的言论与俄罗斯的警告,不过是当下欧洲安全困境的一个缩影 —— 如果北约继续将 “俄罗斯威胁” 作为扩张的通行证,如果俄罗斯始终将北约东扩视为生存威胁,那么类似的冲突与对抗只会愈演愈烈。
历史的警钟,或许正在这两句针锋相对的言论中悄然响起。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最好的证券公司,10大配资平台,股票杠杆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